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一只獐,(https://xueqiu.com/2641119458/320207119)
Q:显示面板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情况如何,以及各环节的市场格局怎样?
A:上游原材料整体利润率较高,偏光片受壁垒影响,利润较高,龙头近两年毛利率在25%以上,实际利润能达到40%左右;玻璃基板技术和设备壁垒高,叠加日韩技术封锁,利润率达50% - 60%左右。中游面板市场集中且竞争激烈,LCD面板中国厂商占据主导地位,OLED面板由三星引导市场,三星在OLED面板制造环节市场份额最高,京东方、维信诺、华星光电、天马紧随其后。下游大尺寸面板应用终端市场主要出货以LCD面板为主,OLED和Mini LED面板主要应用在高端终端产品;小尺寸面板应用终端市场,OLED已向终端产品渗透,在2000 - 3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产品上已有应用。
Q:LCD面板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?
A:在LCD的成本构成中,彩色滤光片占20%,背光模组占15%,偏光片和玻璃基板各占14%,这几项共占成本55%。除去人工和折旧成本,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70%。其中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的成本与显示器尺寸呈正相关,显示面板尺寸越大,这两者使用面积越大,成本越高。
Q:上游布局完善对厂商有什么影响?以中国台湾厂商为例说明。
A:原料占据成本比例大,使得对上游布局完善的厂商毛利更高。以中国台湾厂商友达光电为例,其在原材料供应链上布局完善,通过关联公司提供关键材料,如威力盟的CCFL灯管、达信的偏光板、康宁的玻璃基板以及联咏科技的LCD驱动IC,这使得友达能够控制成本,提高竞争力,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,提升毛利率。
Q:OLED面板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?
A:在OLED的成本构成中,占比最大的是设备和有机材料,合计占到总成本的将近60%。其中上游OLED设备包含复杂工艺,技术难度高,关键设备被日本、韩国、美国垄断,成本占比达35%;其次有机材料成本占比为23%,OLED有机材料是核心材料,影响面板发光特性和使用寿命,技术壁垒高,终端材料对纯度要求高,成本因此提升。
Q:LCD偏光片和OLED偏光片在技术方面有哪些差异?
A:由于工作原理不同,LCD和OLED显示器使用不同偏光片技术,制造工艺和特性存在差异。LCD显示器通常只使用一个背光,一个位于背光单元下方的偏光片来控制光的偏振和增强对比度,这种配置降低了偏光片集成和对准的复杂性。LCD偏光片主要以静态方式工作,操纵光偏振无需动态调整,对光学性能要求不高,主要控制光线并确保显示器对比度一致。相比之下,OLED偏光片技术壁垒更高。
Q:LCD偏光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,国产化情况怎样?
A:目前LCD偏光片市场主要由住友化学、日东电工、LG化学等日韩企业占据。日东电工是全球最大的偏光片制造商,是国内京东方、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的主要偏光片供应商。大陆面板厂商主要生产TN和STN型的偏光片产品,能够规模化生产LCD偏光片的企业只有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两家,2023年三利谱和盛波光电在偏光片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4%和3%,与头部企业日东电工和LG化学的24%和23%的市场份额相比,整体占比低。目前行业国产化率有较大发展空间,因日本本土液晶面板厂商全球份额下降,日东电工已转型不再扩充新产能,LG化学和住友化学放慢产能扩张步伐,韩国的ACE和日本的三菱因资金问题新生产线项目几乎停滞,大陆面板厂商对偏光片国产化需求强烈,替代动能充沛。
Q:电子玻璃是什么,主要包括哪些产品,应用于哪些设备,与普通玻璃相比有什么特点?
A:电子玻璃是应用于电子、微电子以及光电子领域的高性能玻璃产品。主要包括基板玻璃和盖板玻璃,具有光电、热电、声光、磁光等功能。应用在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液晶电视和中控屏等设备中。与普通玻璃相比,电子玻璃具有更薄的厚度、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更小的热膨胀性。
Q:电子玻璃细分领域主要产品有哪些,各自市场占比如何?
A:电子玻璃细分领域主要产品为盖板玻璃原片和显示玻璃基板。显示玻璃基板在电子玻璃行业中占比超过60%,盖板玻璃占比超过30%,显示玻璃基板市场规模相对更大。
Q:电子玻璃行业竞争格局如何?
A:长期以来,电子玻璃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,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。美国康宁公司凭借出色产品性能占据中国电子玻璃市场首位。第二梯队包括日本旭硝子、日本电气硝子和德国肖特等外资企业。第三梯队是以东旭光电、彩虹集团、南玻集团为代表的中国电子玻璃企业。
Q:OLED有机材料如何分类,OLED面板器件有哪些,OLED终端显示材料是如何得到的?
A:OLED有机材料根据生产流程可分为中间体材料、升华前材料和终端材料。OLED面板器件包括阴极、电子传输层、空穴阻挡层、发光层、空穴传输层、空穴注入层和阳极等。OLED终端显示材料通过化工原材料经合成、升华提纯等多道工序加工得到,最终可直接蒸镀到基板上用于生产OLED有机材料。
Q:OLED发光层材料分为哪几部分,各部分作用是什么?
A:发光层分为红色、绿色和蓝色发光层材料,又分别分为主体材料(host)、掺杂剂(dopant)和电子阻挡层(prime材料)。发光主体和掺杂剂共同负责发光功能,发光主体自身发光性能弱但成膜性能良好,掺杂剂发光性能好但单独无法形成稳定膜层,将掺杂剂混合到发光主体中可提升发光效率。电子阻挡层材料本身不发光,起到隔离作用,防止过多电子或空穴通过,维持器件内电荷平衡。
Q:OLED不同有机材料类别在手机和电视面板中的成本占比情况如何?
A:在电视OLED面板成本中,发光层材料占比27%,OLED有机材料整体占比46%;在手机面板中,发光层材料占比12%,空穴传输层占比6%,OLED有机材料整体占比30%。在电视面板中,空穴传输层占比9%。
Q:OLED终端材料市场情况如何,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现状怎样?
A:OLED终端材料是OLED材料中技术壁垒和工艺难度最高的种类。长期以来,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德国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全球领先供应商包括韩国德山集团、日本出光兴产、德国默克、美国杜邦公司UDC和陶氏化学等,这些企业拥有大量核心技术专利,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并与顶尖面板公司广泛合作。中国在OLED技术领域起步晚,外国企业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,导致中国OLED终端材料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。不过随着国内OLED面板产业发展,越来越多中国供应商涌现,但当前中国OLED材料企业偏重于上游中间体。
Q:2023年OLED有机材料的国产化率情况如何,国内企业在哪些方面具备优势?
A:2023年OLED的有机材料,包括OLED的终端材料和前端材料,在整体市场当中的国产化率约为38%。其中终端材料当中的通用层材料占比约为17%,而发光层材料不足5%。国内企业在中间体和升华前的材料的生产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。
Q:LCD和OLED在不同制程阶段的设备有哪些差异?
A:在前段array制程中,OLED因使用LTPS TFT背板,相比采用非晶硅TFT背板的传统LCD,需要额外的激光结晶设备和离子掺杂机来提高TFT的性能和可靠性。在中段cell制程中,LCD制程需要PI涂覆和固化设备、定向摩擦设备、灌注液晶和封口设备、基板对位压合机等传统液晶面板制作设备;OLED因采用有机材料制作自发光的RGB像素,在工艺流程中引入了蒸镀设备、喷墨打印设备以及封装机等专用设备。在后端module制程中,LCD和OLED的设备基本相同,主要用于完成面板的最终组装和测试。OLED在设备上的投入远远高于LCD面板。
Q:OLED设备在各工艺流程中的情况以及国内设备的市场份额如何?
A:OLED的设备涵盖了背板工艺的显影和蚀刻设备、前段工艺的精度和封装设备、模组段的工艺检查和检测设备。在整个工艺流程中,TFT阵列和封装两个阶段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,受限于中国核心技术的缺失,TFT蒸镀和封装设备几乎被外国企业垄断,国内生产设备的比例比较低。相反在模组和测试阶段,国内设备有一定的市场份额。
Q:中国大陆显示驱动IC企业在不同尺寸领域的布局和市场份额情况如何?
A:在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领域,集创北方和易思维取得显著增长。易思维是京东方最大的TFT显示驱动芯片供应商,集创北方持续增加在京东方、维信诺等大厂的份额。截至2022年,集创北方和易思维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6.3%和6.7%。在手机显示驱动芯片领域,中国厂商市场份额仍然相对较低,但呈现局部突围趋势。豪威通过收购新思的移动TDDI业务,结合CIS产品优势在中国市场扩张;明微电子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OLED驱动芯片;华为海思自研的OLED驱动芯片样片在2021年下半年送到京东方、华为荣耀等厂商进行测试,预计2023年已实现量产;中颖电子的后装玻璃显示驱动芯片在2021年量产出货,2022年推向前端品牌市场规格芯片。
Q:2023年国产OLED驱动芯片市场有什么情况?
A:2023年是国产OLED的放量年份,也是国内OLED驱动芯片厂商市场突破的关键时期。OLED驱动芯片厂商迎来更大市场机遇,华为海思、汇顶科技、集创北方、中颖电子等中国大陆厂商纷纷涌入OLED驱动芯片市场。